top of page


學習障礙
1. 遠古文字難以理解:易經的原始文本使用的古老文字,對現代讀者來說難以直接理解。

2. 多種版本存在:從戰國時期的楚竹書、漢代的帛書,到現代的譯本,單從宋朝至清朝,已有超過200本易經著作,讓人無所適從。
3. 缺少標點符號:原文中沒有標點符號,導致文句分隔困難,各代易學家的演繹因此也有所不同。

4. 學者觀點差異:即使是知名學者的作品,對易經的理解和觀點也存在較大差異。


5. 卦辭與爻辭解讀多樣:易卦的卦名大致有共識,但對卦辭和爻辭的演繹卻多種多樣。即使是對同一易卦,我們可能有不止一種觀點。

6. 哲學與術數兩極化:自古以來,易經研究多集中在哲學範疇,但在實際生活應用上卻更偏向術數,令人覺得迷信。
7. 卦象推理邏輯晦澀與應用困難:對於尚未深入理解《易經》的學者而言,透過卦象推導事物發展的邏輯仍顯得難以捉摸。即便熟知每個八卦的卦象含義,如何實際運用依然讓人感到如入深海, 迷茫萬分。

8. 陰陽邏輯不明:易經的核心思想為陰陽,但對其邏輯的理解存 在障礙。

bottom of page